应用德语(国际商务)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应用德语(国际商务方向)670211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修业年限
三年制,可以根据学生灵活学习需求合理、弹性安排学习时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
所属专业类 (代码) |
对应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类别 |
(选填)社会认可度高的行业企业标准/证书 |
教育与体育 大类 (67) |
语言类(6702) |
商务专业人员 行政事务处理人员 翻译人员 |
商务专业人员 2-06-07(GBM20607) 办事人员 3-01 (GBM30000) 翻译 2-10-05 (GBM 21005) |
国际商务专业人员; 市场营销专业人员; 行政业务办理人员; 秘书; 德语翻译 |
大学德语四级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国际商务理论和实务知识,熟悉文秘业务,具有较强德语交际能力,熟练使用多种现代化办公设备,能在外事、经贸、文化等部门以德语为工作语言从事相关商务业务的集外语、商务运作、计算机等知识和技能于一身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执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4)树立集体主义精神,有组织、有纪律,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人文素质。
(5)掌握与职业工作岗位有关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爱岗敬业;
(6)能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2. 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职业道德文化修养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2)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3)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4)具有扎实的德语语言基础,掌握德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知识;
(5)熟悉相关的国际商务政策法规和惯例和德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常识;
(6)具备相关的国贸、营销、谈判、电子商务、文秘、旅游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能力
(1) 具备扎实的德语语言知识,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及以德语为载体的其他课程的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2) 具备扎实的德语阅读、写作能力,能独立完成日常和商务活动中的函电往来;
(3) 掌握和了解德语国家特别是德国与我国的社会和文化的差异,初步掌握在涉外活动中得体的交际技能;
(4)掌握与国际业务有关的社交礼仪,熟悉各种涉外接待、谈判业务;
(5) 具有处理办公室业务的能力,熟练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的技能。
(6)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协同能力、应变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本课程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基本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充分反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以帮助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党在新时代所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彻的理解,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本课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形势与政策
本课程主要讲授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国际关系以及国内外热点事件,在此基础上阐明我国政府的基本原则、基本立场与应对政策,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正确认清国内外形势,准确把握党在现时期的重大方针政策,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政策观。
4.体育
本课程通过合理的教学过程和科学的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发展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改善人体形态,提高跑、跳、投等基本身体素质和田径、球类(乒乓、羽毛球、网球、篮球、排球等)、健身操、形体训练等基本技能,并根据各专业特点不同开展针对性的体育教学。
5.就业指导
本课程旨在帮助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不同职业的岗位要求,例如职业的分类、岗位的内容、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等,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例如个人的爱好、性格、知识、能力等,从而使自己对自己有全面、理性的认识。帮助学生根据专业能力、自身素质和个性特点选择适合的职业,实现人职相配。
6.职业生涯规划
本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7.军事课(军事训练+军事理论、国防教育)
本课程以《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为指导,以国防教育及军事训练为主线,讲述基本军事理论与训练基本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提升身体素质和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的作用。
8.心理健康教育
本课程讲授情绪管理、认知调整、大学适应与自我管理、学业管理、人际交往、恋爱心理、生涯规划、心理疾病的识别与矫治等心理学常识,以及性与性教育、常见病的防治、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和急救处理与护理知识等介绍。
9.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
应用德语专业开设《创新创业与职业发展》课程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本课程旨在从知识、技能和思维层面,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的基础知识,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方法、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将课堂知识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创业计划大赛、创业社团活动、创业项目考察等活动,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创业能力。是一门兼顾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课程。
10.计算机应用基础
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大学生不仅会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而且对计算机的原理和进一步的应用奠定基础,在后继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工作中有收益。通过理论教学使大学生认识到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通过上机的操作培养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每个大学生都能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
11.大学语文
本课程为人文素质修养课,旨在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文学作品的学习,了解人文基础知识,提高口语表达和阅读分析能力,掌握一定的写作能力,以提高文化素养,培养高尚的情操,为培养具备人文素质的现代化高职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12. 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学院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共80学时,4个学分。基于学院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将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机补充,与第一课堂互动互补、互相促进,包括与课外活动相匹配的7个主题模块(思想成长、社会实践、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文体活动、技能特长、工作履历)。第二课堂的学分具体由学院团委组织实施、负责解释。
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与上述模块的第二课堂活动可获得相应实践学时,学院团委依托数据信息体系实现学生参与课程项目的记录、评价、认证。第五学期结束后学生累计获得 80个实践学时后可获得 4 个学分。
(二)专业(技能)课程
1. 综合德语
该课程为应用德语专业核心技能课,通过综合德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德语的基本语法,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初步的语言交际能力,了解有关德语国家的一般国情,初步了解这些国家与我国在社会、文化诸方面的差异,为今后的德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德语听力
该课程为应用德语专业核心技能课,课上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听力训练,使学生的听力由中等水平逐渐提高到教高级水平,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德语交际能力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3.职场德语口语
该课程为应用德语专业核心技能课,该课程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和实践,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德语口头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用德语在职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4.德语阅读与写作
该课程为应用德语专业核心技能课,本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语感,强化阅读和写作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的德语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
5.商务德语
该课程为应用德语专业核心技能课,本课程旨在通过用德语学习商贸知识的过程中,融语言能力的训练与专业技能的培养为一体,培养学生成为在商贸领域或其它领域里能用德语进行国际交流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6.德汉互译
该课程为应用德语专业核心技能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通过书中提供的大量练习,巩固有关理论知识,复习有关语言知识,掌握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能力,信心百倍地应对各种德语翻译实践。
备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序号 |
专业核心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 |
1 |
综合德语 |
语言知识:1.语音语调:语音正确,语调自然2.正字法:书写公正规范 3语法:掌握词、句的成分结构及变位等4.词汇:掌握复合、派生等主要构词规则等 5.语体:掌握亲切用语和一般用语在词汇和句法上的特点等。 |
2 |
德语听力 |
听准和辨析德语发音,以及如人名、数字、时间、地名等各类基本的说话句型;以较慢的语速谈论日常生活;听懂基本没有生词、题材熟悉、难度较低语段;听懂德语国家人士关于日常和职业生活的慢速谈话;听懂中等难度的听力材料,理解大意,领会作者的态度、感情和真实意图。 |
3 |
职场德语口语 |
包括两部分,日常口语:德语基础口语如问候、告别、邀请等,生活口语如气候、租房、体育、学习计划、网络、公共交通、环境保护等;职场口语如访问客户、接机、商务宴请、商务谈判等 |
4 |
德语阅读与写作 |
教学内容以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为主,同时涉及德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风俗,以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旨在通过课内大量的阅读实践,提高学生德语阅读和写作能力,深化所学的语言知识。 |
5 |
商务德语 |
内容包括商务德语知识:办公室礼貌用语、参观企业、广告、销售、会展、投诉等和商务信函如询盘、报盘、合同签订、拒绝等。 |
6 |
德汉互译 |
包括词类翻译、句形翻译和篇章翻译三部分。词类翻译:词类转换、词类组合、词类功能比较。句形翻译:简单句、复合句、各种汉语特点句。篇章翻译:公文证书、各种体裁文章等翻译。 |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总学时为2523学时,每19学时折算1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总学时占总学时的25%左右,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54%。教育实践(其中含观摩、见习、实习等)时间累计达到6个月,根据实际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
课程属性 |
理论教学 |
实践教学 |
总学时 |
学时数 |
百分比 |
学时数 |
百分比 |
公共基础课程 |
275 |
45% |
331 |
55% |
606 |
专业(技能)课程 |
877 |
54% |
760 |
56% |
1637 |
毕业实践(含毕业设计(论文)与实习) |
4 |
1% |
276 |
99% |
280 |
合计 |
1156 |
46% |
1367 |
54% |
2523 |
教学进程安排见十.附录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德语专业师资队伍数量、结构与比例与专业招生计划相适应。其数量能够在保证各专业教学工作的需求,保证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一般不低于80%,专任教师队伍职称、年龄等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2.专任教师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本专业领域有关证书;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德语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每 5年累计不少于 12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3.专业带头人
应用德语专业专业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家职业教育方针及理念,带领德语专业教师积极展开教学改革,其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专业影响力。
4.兼职教师
德语专业兼职教师既有来自其他高校的德语专业教师,也有来自企业一线的企业专家,这些兼职教师应具有中级及相关岗位技术资格,能承担课程与实训教学、实习指导等专业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喜欢。
(二)教学设施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实训室和实习基地。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2.校内实训室(基地)基本要求
校内实训基地承担了实践教学的大部分任务,是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提高和职业素质养成的摇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给同学们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学院拥有多个现代化语音室、口语实训室、大屏幕投影教室,德语专业目前建成的校内实训室如下:
(1)视听说实训室
主要在听力、听说同步训练、翻译、写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听说写译等的表达能力。
(2)翻译实训室
主要在泛读、口语训练、自主学习、素质拓展、语言技能比赛培训等方面进行实训,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模拟商务场景实训室
主要在商务场景模拟、小型讲座等方面进行实训,以提高学生的商务场景实际操作能力。
(4)商务谈判实训室
主要在商务谈判、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实训,以提高学生的谈判营销实务能力。
(5)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室
主要在国际贸易操作等方面进行实训,以提高学生的贸易实务能力。
本专业大部分课程在上述教室里上课,以充分发挥学校的先进教学设备的优势,克服传统课堂授课模式无法加大听说训练时间与强度的缺陷,使德语教学在声图并茂的场景中变繁琐为简练,化枯燥为灵气而更易为广大学生所接受。这也让我们的学生在校期间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作实践能力。
3.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承担学校相应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任务,根据应用德语专业的特点,选择从事制造、贸易、流通、服务等领域的德国在沪企业、德国跨国公司驻沪办事机构、德语国家在沪企业、其它“三资”企业、外向型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作为本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目前本专业已有真旅网集团、上海不夜城国际旅行社、德国威罗尔(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运作良好。
4.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
为学生提供包括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实践环境,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解决生产实践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沟通交流和组织管理能力。
通过企业管理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和校企合作共同制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和养成,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
5.支持信息化教学基本要求
与应用德语专业相关的信息化教育设施和数字化教学资源满足专业学习需要,网络系统及运行质量良好,能满足课堂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所用教材必须与教育部对有关高职高专院校的要求一致,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实事求是,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和工学结合的原则。学校应建立由专业教师、德语专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需要,生均教育类纸质图书不少于30册,方便师生查询、借阅。我校图书馆拥有教学必备的、门类较全的商务德语图书资料,基本能满足专业教学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此外,每年,校图书馆都会对专业图书进行及时补充更新。
3.数字教学资源配备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数字资源,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四)教学方法
教师在授课时做到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讲练结合,教、学、做结合,即学即用。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情景式、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研究式等,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合作精神。任务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能让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应用语言知识,发展交际技能,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五)学习评价
德语专业不同课程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根据课程性质有闭卷、开卷、口试、听力、综合技能测试等等。而所有课程都会在在教学的不同时段,对学生实施阶段性考核。阶段性考核成绩除了学习成绩之外,还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
同时德语专业部分课程还采取项目与任务评估方式,加大企业和行业直接参与评价的力度,将企业和行业的从业标准引入学生学习评价过程中。项目评估是对学生在各企业、行业进行实践教学时对他们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估。任务评估是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模拟的角色所需要承担的任务进行抽查评估。
(六)质量管理
1.学校和有关院系及各部门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明确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如何进行,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建立科学、规范、全面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有机整体,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增强学院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能力,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学校建立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和全面保障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各教学部门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实施质量监控,达成人才培养规格。可采取集中教学检查、随机教学检查、专项教学检查、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专项评估等全方位全空间的形式以专业、课程、教学等为评价对象,以建设水平和质量状况为重点,进行专业、课程和教学的检查与监控,保证质量。
3.学校和教学部门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说课展示、公开课、示范课、教学竞赛等教研活动。
4.学校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定期形成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对生源情况、就业率和去向、就业情况、就业创业工作举措、专业相关度、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5.各专业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利用就业分析评价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九、毕业要求
凡各门课程成绩合格,修满专业规定的129学分,完成第二课堂的学分要求,达成专业培养目标且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上海行健职业学院毕业生毕业的相关规定,准予毕业。
十、附录
附录.教学进程安排表